【人物】以工匠之心,砌大国之梦-记中建七局总承包有限公司许纪平的成长之路
2022-05-12

        4月27日,在深圳举办的“技能强国、创新有我”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上,中建七局许纪平的事迹在中国建筑展位作现场展播;此外,他领衔的创新工作室,更是获得了2022年“中国建筑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一路从家乡走来

他步履坚定,未曾忘却初心

潜心埋首于砌筑工程中

从弱冠之年到而立之年

以永恒初心和执着坚守

对抗时间的销蚀

锻造出大国工匠的风采

一路走来,

他的瞩目光环背后的秘诀到底是什么?

让我们走向他的故事。

 

少年不惧岁月长,备尝艰苦

他始终未曾言弃

 

 许纪平出生在山城的小乡村里,他出生之时正值我国改革开放十年之际,但是改革开放的福利却还没有惠及到这个山城里的小乡村。即便是在这样艰苦的情况下,许纪平还是顺利完成了自己的学业。中专毕业的许纪平带着自己的满腔热血和一腔孤勇,选择了去祖国南方的电子厂打工。但是他发现,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单调重复的流水线工作,似乎在销蚀着自己的四方之志。之后他辞职来到了中建七局工地,可不久他便发现,自己瘦小的身躯实在经不住钢筋水泥的每日消磨。他再次辞职回到广州闯荡,可他依旧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几次辗转,几多奔波,他不曾放弃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最后他再次来到了建筑工地。这次,他决心跟着师傅学习砌筑技术。这一学,开启了他人生的新的里程碑,也孕育了一位平凡且非凡的大国工匠。

 

宝剑锋从磨砺出,冰解冻释

他始终未曾气馁

 

 丘吉尔曾说:“能克服困难的人,能使困难化为良机。”许纪平就是这样一个人。面对自己未曾接触的领域,他不曾畏惧,白天他追着师傅问技巧、学技能,晚上他拿着瓦刀反复练习砌墙。“好事尽从难处来”,持续勤奋地学习,让他在短短18天的时间里就成长为能独立砌墙的“大工”。可即便如此,他仍旧没有放弃学习、放松懈怠,他坚持跟工友学习、向师傅请教,以提高自己的技术。“努力不难,难的是持续的努力”,可许纪平就这样努力了十年。后来他参加了全国第六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砌筑工大赛的海选,还拿到了省级选拔赛的第一名,接着又拿下了全国大赛的第一名。可“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荣誉的背后,是每天近5个小时的理论学习、是每天近十个小时的砌筑练习、是每次砌好后推倒再砌的反复练习……

 

奖牌激励再鞭策,焚膏继晷

他始终未曾自满

 

 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荣誉是人人心目中所宝贵的。”诚如此言,全国第六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的荣誉在许纪平心目中是宝贵的,在参加国庆阅兵式彩车巡礼-建党一百周年庆祝大典时,作为一名普通技术工人的他,怀着无比自豪的心情从万众欢腾的天安门前经过。后来,在上级工会的推荐下,他收获了“中国建筑工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最美职工”、“中原大工匠”等荣誉称号,面对接踵而来的荣誉,他没有居功自傲、骄傲自满,仅仅只是对关怀、培养、指导、帮助和举荐他的单位表示深沉的感谢,用实际行动来默默践行匠心承诺。

 从业十多年来,他参与过34个项目建设,总砌筑量超万方,当他收获了众多的荣誉之后,他用自己的精湛技艺来培育行业精英。2020年,在他的牵头下,公司分别成立许纪平高技能领军人才创新工作室、中建七局科学谷数字小镇项目创新工作室联盟、中建七局许纪平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在克服难关、创造创新的同时,积极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先后培育出省级工匠人才5名、局级工匠人才15名。在工作中,他总是用一丝不苟、精雕细琢、专注专业、创新创造的可贵工匠精神激励自己,也时刻激励着身边的同事。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前行的路不能就此止步,要想行得更稳、走得更远,我还要花更大功夫,在砌筑这个行业持续做强、做优、做精,努力成为新时代的知识型、智慧型工人。”诚如此言,从经济不是特别发达的家乡走来,从南方的电子厂走来,他走到了中建七局的工地上。在这里,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学习砌筑技术,勤勤恳恳、朝乾夕惕。“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最终,他用自己的双手摘取了属于技术工人的最高荣誉。

 

回首来路,他一路圆木警枕

艰苦环境下他毫不畏惧

重大压力下他未曾妥协

口碑载道下他不矜不伐

当四方的荣誉向他涌来

他未曾停下前行的脚步,未曾放下奋斗的双手

他只期待着,能用自己的砌筑技术

为大国之梦奉献自己的力量

上一篇:【人物】“大国工匠”彭煜民讲述抽水蓄能发展的十年变迁:匠心聚力 铸大国重器 下一篇:【人物】“大国工匠”白梅 匠心筑梦绽放芳华:科技创新赋能“新基建”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