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与安全应急产业发展研讨会在京举办
2025-05-13

如何让创新翅膀与安全罗盘并行?怎样用科技之钥打开低空领域的“不可能三角”?如何在万亿餮饕盛宴中分得一杯羹?5月10日在北京举办的“低空经济与安全应急产业发展研讨会”给出了答案。


研讨会由中国职工技术协会、北京应急技术创新联盟主办,中国技协低空经济人才发展专委会、无人机和无人系统专委会、安全生产专委会、北京市朝阳区华夏数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协办,安全应急产业协同专委会、北京拓普德思应急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廊坊京联汽车改装有限公司承办。

中国职工技术协会理事长李世明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技协低空经济人才发展专委会、无人机和无人系统专委会、安全生产专委会、双向就业工作委员会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安全生产专委会副会长刘强、无人机和无人系统专委会会长包延君、低空经济与人才发展专委会名誉会长柯玉宝参加会议并发言。


“今天的研讨会群英荟萃,规格高,意义重大,颇有深度!这将激励联盟及专委会深化服务,加速低空领域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北京应急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应急管理部灭火救援专家组成员吴志强在致辞中满怀激情。


“无人机必将成为应急救援的主战装备!” 北京应急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应急管理部灭火救援专家组成员吴志强在主旨演讲中断言。

他从应急救援无人机系统、无人机协同行动的关键技术支撑、保障系统建设框架与功能模块、典型场景应用与实战案例分析、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议以及挑战与应对对策等六大核心领域做了详尽阐述,描绘出一幅无人机集群协同作战的智慧救援图景。


中国职工技术协会理事长李世明发表重要讲话,他表示,从2010年出现低空经济概念,到2021年被写进中央文件,低空经济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经济建设最热、最亮的词。

低空经济是不是多数城市的经济增长极?这一争论性的观点他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发展低空经济需三大要素,即充裕的资金供给、匹配的产业基础和适配的人才支撑。发展低空经济是新科技、高技术、高端人才的叠加,需要少数有条件的城市、企业先行先试,一声令下齐头并进的走进低空经济时代,显然极不现实。

他强调,盲目跟进、无序发展的低空经济只能是低端经济,根本搭不上低空经济的快车道。只凭一腔热血一哄而起,不是我国低空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准图谱。其核心观点振聋发聩——解放生产力应优先于发展生产力。发展低空经济必须紧跟时代,砥砺前行,不能等!


“2024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预计达6700亿元,2030年有望突破2万亿元,呈现爆发式增长,低空经济与应急场景深度融合,无人机在医疗物资运输、灾情监测、空中灭火等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安全产业研究所副所长、管理学博士、高级经济师封殿胜以“构建低空经济安全发展新治理体系”发表主旨演讲。

他坦言,政策红利释放、市场需求旺盛、技术迭代加速是发展低空经的良好机遇,但是也不可忽视空域管理瓶颈、技术标准缺失、基础设施短板。而法规滞后、协同机制不足、安全风险凸显、公众认知局限是现存的主要问题。

如何有效促进低空经济发展?他主张,应着力加强“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服务网”四张网建设,采取顶层设计与立法支撑、基础设施与技术标准建设、统一技术标准规范、跨部门协同与运营机制、安全保障与能力提升、监测评估与持续优化六步骤阶段式推进,形成“法规—设施—运营—安全”四位一体的治理体系,实现低空资源高效配置与应急能力质的提升。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二级巡视员张占锋结合北京《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从政策布局、技术创新、安全应急应用及区域协同四个方面畅谈携手共建安全应急新格局。

低空经济与安全应急产业的融合,既是时代赋予的机遇,也是国人共同的责任。他呼吁,加强跨区域协同,推动京津冀低空经济一体化,共建灾害联防联控机制。深化国际合作,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参与全球低空经济规则制定;推动全民参与,通过科普宣传、应急演练,提升公众对无人机的认知与信任。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无人机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张健从低空经济战略背景、无人机安全面临的挑战、防范安全风险的技术途径以及低空经济未来展望四个维度解析无人机系统安全风险与防控之道,强调把安全作为主旨,用技术打牢基础,以制度规范运行。“低空经济,未来可期!”他信心满满。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副院长杨荣聚焦“低空经济+应急管理”,围绕9类58个典型场景与案例深入浅出的剖析低空飞行器的应急场景及应用,凸显了专业团队的专注与专一。


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助理研究员杨坤从机制定位与核心理念、发展历程、组织结构、准入对象及条件、成员基本能力、退出机制、考核管理办法等方面对雨燕应急—重大灾害无人机应急合作机制逐一介绍。


“我国低空经济涉及领域广、业务宽、业态多、政策红利多”中国职工技术协会安全生产专委会副会长、教授级高工、应急管理部原安全生产监察专员刘强总结道。

“在推动低空经济产业规模扩张的同时,必须坚持风险防控与产业发展并重,既要“飞起来”,也要“管得住,飞得稳;既要突破空域协调、安全应急等瓶颈,也要构建技术创新和新型空域生态,为全国低空经济布局提供可复制的安全应急发展路径,确保低空经济行稳致远”。这是他对我国低空经济与安全应急产业发展的深度思考。


中国职工技术协会无人机和无人系统专委会会长包延君以公式破题,用“技术x人x安全x应用”定义低空经济;他建议南北互鉴,以“深圳技术+中原场景”破解产业割裂,强调生态协同;他将无人机与星际探索隐喻结合,赋予行业哲学高度与使命情怀。他振臂高呼:无人机行业已入“无人之境”!


“低空应急,人才先行”,中国职工技术协会低空经济与人才发展专委会名誉会长柯玉宝强调。他从我国突发事件类型及发展趋势、低空经济驱动应急救援能力革新、低空应急救援岗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鞭辟入里,指出空地一体的协同响应已成趋势,提出四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构想,复合型人才培养已是迫在眉睫。


“以场景为锚点,推动技术与需求精准对接,这与我们的核心能力不谋而合。我们始终以‘场景需求’为导向,通过精准匹配技术资源与行业痛点,助力安全应急技术的高效落地”。北京拓普德思应急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全应急产业协同专委会副主任葛志强言简意赅。


北京市朝阳区华夏数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负责人李鲲介绍了无人机职业技能培训实践情况。该校是自无人机驾驶员《国家职业标准》颁布以来,首批无人机驾驶员职业技能等级培训机构,具有技师及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培训资质,并于2024年荣膺A级培训机构。

华夏数智通过与无人机产业端、高等院校等优质资源合作,面向行业龙头单位、青少年等重点群体,在植保、安防、物流等重点应用方向,探索以行业需求为主导,合理配置课程资源,实施“产教评”的创新培养模式。


廊坊京联汽车改装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胡伟恩分享了“低空经济在应急专用车领域的应用探索”。

他提出,低空经济与应急专用车辆二者融合要从解决续航瓶颈、提升响应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三方面做足文章,要从标准体系协同创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数据价值深度挖掘构建行业生态圈。


北京卓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行业首席科学家付明勇从人才培养、规划设计、空天地一体化运营管控系统、低空经济新机遇、低空精细化、无人化、智能化管理趋势、低空经济总体建设思路及产业布局、盈利规划等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与会嘉宾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纷纷发表对低空经济的高见,对应急行业的洞察,对无人机未来市场的判断。在与会人员的热烈掌声中,会议通过了《安全应急无人机应用规范》团体标准共建倡议。


北京应急技术创新联盟副秘书长、安全应急产业协同专委会秘书长石俊亚在发言中指出,本次会议实现了“四个首次”。全总系统重要全国性协会与专业领域联盟首次战略携手;实现应急管理、工信系统、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的跨界共振;构建了从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到人才培养的全产业链对话平台;体现了协会、联盟和多个专委会协同创新合作的精神。


与会人员合影

正如业内专家所言:“无人机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承载着千万人梦想的翅膀;低空经济不是资本的狂欢,而是全民共享的文明跃迁。”

与会者深深感悟到,在座的每一位,既是这场产业变革的执笔人,更是新时代空天文明的缔造者;这场思想盛宴播撒的种子,必将在安全应急与低空经济融合发展的沃土上生根发芽。


上一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中国技协召开工作会议部署创新活动 下一篇:第三届“翱翔中国”全国低空无人飞行大奖赛顺利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