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城际竞赛活动动态:建设工匠学院 打造工匠培育体系
2022-11-02

苏州市吴江区总工会党组书记、主席 沈健民

 建设工匠学院和实施工匠培育计划,是推动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高经济创新力、赢得区域竞争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需要。近年来,吴江区总工会积极探索工匠学院建设,构建符合产业特色的区镇企三级工匠培育体系,努力实践产业工人技能形成路径,不断完善技能引领、技能培训、技能比武、技能晋升、技能使用、技能创新、技能激励、技能传承工作机制,拓宽由“工”变“匠”成长通道,将更多的产业工人培养成为企业所需的技能人才和创新骨干,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汇聚更大的智慧动能和人才力量。

 一、建设背景与初步成效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生态绿色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吴江地理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和创新活力优势突出,民营经济发达,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发展较快,拥有恒力、盛虹、亨通、通鼎、永鼎、康力、吴变等多家行业领军企业。多年来,吴江区委、区政府围绕“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先后出台《高技能人才计划实施办法》《就业创业与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等技能人才培育激励文件,积极推进企业技能人才培育平台建设。2019年8月,吴江区全域纳入省产改试点地区。2020年2月,江苏省总工会批复同意在吴江建立江苏省工匠学院(吴江),区总工会坚持党建、工建、产改一体化推进,打造了以寻访工匠、组织比武、建设学堂为主要内容的“寻武堂”工匠培育品牌,积极推进工匠学院平台建设,大力实施“365”工匠培育计划,建立了与吴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相呼应、相匹配的技能形成平台和机制。

 我们在江苏省工匠学院(吴江)已完成建设的基础上,将工匠培育平台建设向下延伸,目前,已建和在建区级工匠分院3家、工匠学堂30家、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践教育基地2家、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实践基地2家、产业工人职业技能竞赛基地10家、吴江数字工会服务e站46家。全区现有86万就业人口,其中技能人才总量达25.64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10.44万人。2021年,新增技能人才2.01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51万人,新增技师、高级技师1677人,新增数全市第一。学院已培育中国纺织大工匠2人、轻工大国工匠1人、江苏大工匠(工匠)5人、苏州时代工匠8人、吴江时代工匠139人。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党建引领,注入“红色工匠”思想根基。

       一是坚持“思想引领”有方向。持续推进党工共建原则,在骨干企业中坚持“阵地联建、工作联创、队伍联抓、活动联办”的党建带工建机制。坚持开红色工匠培育和红色工匠寻访同步开展,推动党员和技术能手双向培育机制更加完善。开展劳模支部“双创双提升”行动,不断强化劳模工匠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将党建和产改工作以VR虚拟体验服务建到企业,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近职工身边,走进职工心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引导劳模工匠、技能人才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二是坚持“培育高度”有导向。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纳入首批中国精神谱系为契机,联合苏信学院、苏大马院建立“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研究院”,致力于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学术研究、成果转化、实践指导和政策引领,组织开展劳模工匠交流活动,大力倡导和忠诚践行“三种精神”,为建设宏大产业工人队伍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引。

       三是坚持“又红又专”有定位。建立“党员职工”和“技术能手”的双向培育机制,确定了22名红色工匠培育对象,按照“就近就地”原则将他们吸收为“劳模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创新工作室成员,并为他们在职业院校中提供菜单式技能提升培训课程、建立工作室阵地,提升红色工匠的技术性、先进性、典型性。截止目前,共培育红色工匠121名,同时推动区政府设立区科技创新政府奖职业组,共有12名技能工匠获评。

       四是坚持“榜样示范”有力量。以打造劳模工匠精神宣传教育实践基地为目标,建立工匠学院“寻武堂”展厅和丝绸纺织劳模工匠展厅,展示劳模工匠培育成长路径。建立由院校专家、劳模工匠和技能人才为主要成员的劳模专家和工匠人才智库,深化“劳模工匠进校园、思政教师进企业”活动,建立一个劳模结对一所学校、一个劳模工匠分会提供一张菜单、一个区镇板块建立一个劳动教学基地的“1+N+1”工作机制,每年组织活动近百场次,通过讲劳动故事、传职业精神,感悟精神力量,坚定干事创业理想。

       五是坚持“文化融入”有土壤。结合数字工会建设融入“云阅读”,形成大屏小屏有机融合、相互支撑的宣教体系,大力营造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浓厚社会氛围。广泛组织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工人文化宫主阵地作用,组建职工艺术团,深化拓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系列活动,为基层企业培养文艺骨干,积极推动企业职工文化建设,不断强化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

 (二)坚持岗位成才,搭建“技能工匠”成长平台。

       一是共建共用训练竞技基地,完善技能形成阵地。与重点企业共建职工继续教育培训站、技能实训中心,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项目,完善企业职工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建设。出台《吴江区产业工人职业技能竞赛基地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培育指导区内企业建立“工匠孵化、技能提升、比武练兵”的产业工人职业技能竞赛基地,累计共建14家挂牌企业学院,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备案企业132家,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家、省市高技能人才专项公共实训基地10家,每年培养各类技能人才超5000人。

       二是共联共创创新工作联盟,拓展技能创新空间。联合青浦、嘉善制定了以四个坚持、五项合作为主要内容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工建行动纲》,建立长三角示范区百家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和“劳模工匠大讲堂”,开展劳模工匠创新交流活动。出台《吴江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命名管理暂行办法》,发挥劳模工匠“种子”作用,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活动,逐步形成“百名工匠领衔、千家企业覆盖、万名技工受益”良好局面。目前,全区已建省市技能大师工作室17家、省市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59家,孙勤良劳模创新工作室、韦冬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吴江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三是共抓共推立功劳动竞赛,优化技能成才环境。充分发挥立功竞赛鼓舞人、凝聚人、引领人的作用,联合发改委、科技局等部门按照六个“围绕”推动立功竞赛活动,以降低成本、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安全生产为内容,开展职工“微创新”岗位创效劳动竞赛活动,激发企业职工和技能人才队伍的创新活力。以助力重点实事项目为目标,推动各单位开展“六比一创一争”立功竞赛活动,构建上下联动、行业互动、系统推动的重点工程实事项目竞赛机制。盛虹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苏州恒力长三角国际新材料产业基地相继被纳入全省十大重点工程劳动竞赛项目。

       四是共赢共育技能竞赛体系,丰富技能形成平台。开展“职工技能竞赛月”活动,建立“青吴嘉三地互动、区镇企三级联动”的职工技能竞赛机制,积极承办国家、省、市及长三角地区竞赛活动。每年至少举办省级竞赛1场次,长三角示范区竞赛活动1场次,区级竞赛20场次,镇级竞赛8场次,30家企业竞赛纳入竞赛示范,近万人参加竞赛。积极倡导“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时代风尚,三年来,共表彰技能竞赛先进个人3600余人次和先进集体117个次,授予竞赛优秀选手区五一劳动奖章78人,省、市五一劳动奖章5人,共有35家竞赛组织单位荣获区五一劳动奖状35,共有49个集体荣获区工人先锋号。

       五是共推共建素质提升平台,延升技能形成服务。联合江苏有线吴江分公司建设“吴江数字工会服务E站,将工匠学院网络课堂、职工心理健康云服务、产业工人学习社区、学历技能提升云地图、政策资讯联播等平台服务进行整合,设立“云提升”等五个服务栏目,将党建理论、政策宣贯、素质提升、榜样引领、民生服务、活动推广、企业文化等内容,以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形式建到企业职工身边,形成网上网下深度融合服务职工的体系。

 (三)坚持赋能成长,厚植“时代工匠”成长沃土。

       一是树立榜样命名工匠。围绕我区主导产业,区镇企三级工会同步开展工匠寻访命名活动,制作海报画册和图文视频,颁发时代工匠奖章,发放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试点景区劳模工匠旅游服务一本通享受示范区旅游景点同城免费服务,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以企业奖励为主体、以社会奖励为补充的工匠人才奖励机制,三年来,区镇企三级实施工匠补贴奖励超3000万元,并与工资、住房、晋级、竞聘等方面实行挂钩。同时通过矩阵式全媒体全方位做好“五一”国际劳动节、苏州工匠日、职业教育活动周、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等集中宣传,展示优秀技术工人风采,提升工匠的荣誉感和获得感,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二是完善机制培育工匠。开展红色工匠培训班、劳模工匠研修班、劳模工匠学历提升班为主要内容的“三班”;开展以思政课堂、安康课堂、创新课堂、法治课堂、心理课堂、文体课堂为主要形式的“六堂”;开展工匠学院吴江丝绸纺织分院、光电通信分院、智能制造分院、电梯行业分院、现代服务业分院为主要方向的“五分院”,以江苏省工匠学院为支撑,将工匠培育平台建到区镇产业集群,建到企业职工身边。2021年完成盛泽镇建立丝绸纺织分院建设,2022将完成30家骨干企业建设示范工匠学堂建设,构建起技能培育三级体系。每年工匠学院开展“菜单式”免费培训100场,为超万名职工提供学历提升、技能培训,满足产业工人个性化学习需求。

       三是参与职教提升工匠。以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岗位需求为导向,积极开设系列学历提升和职业培训班,出台《关于对吴江区非公企业产业工人学历提升给予助学补助的意见》,开展“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非公企业劳模工匠学历提升班”“工会八点半 职工乐培训”、职工素质提升“双百双千”建设工程。每年为规模以上企业免费开设技术培训课程100余场次,开展职工技能培训8300余人,为一线职工学历提升近5000人,申报省总圆梦补助3000余人,人数全省领先,使广大产业工人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

       四是精神导入传承工匠。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总体思路,积极推进吴江工匠学院建设,在高中职院校中建立长三角示范区工匠精神教育实践基地,以吴江古今工匠人物事迹为内容,编印《吴江工匠》《匠心吴江》《工匠读本》,并将工匠精神教育纳入职业院校和企业工匠学堂的教育计划中,强化职校学生和入职职工的职业素养,积极推进产教融合。

       五是心理服务养成工匠。发挥“心之家”职工心理健康指导服务中心场地资源、队伍力量、品牌效应,积极推进职工心理服务专家团队、职工心理服务志愿者团队和职工心理服务咨询师团队建设,构建起较为完善的职工心理服务体系,强化职工职业素养和心理素质。开展“心之家心能量”职工EAP训练营,并通过三年的时间,逐步实现了三分之一基层工会干部第一时间为职工提供心理健康指导服务能力,及时预防和解决职工心理健康问题发生。

 下一步,吴江区总工会将以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宏大背景,不断完善工匠学院院校联盟、师资及课程体系建设,搭建职工实训、比武平台,为职工技能素质提升发挥作用;以“弘扬劳模精神,厚植工匠文化”为使命担当,积极打造辐射长三角区域的工匠精神传承的教育实践基地和工匠摇篮,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培育更多的工匠;积极落实“寻武堂”工匠培育行动计划,为推动吴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培育一支高素质工匠人才队伍。

上一篇:50城际竞赛活动动态:争创双“鲁班” 锻造新“铁军” 下一篇:关于印发 《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注册管理办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