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发生了什么:1925年
2025-05-06

为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中国职工技术协会从主旨、主责、主业的科技视角,系列推出《中国科技发生了什么》100期官微专题,用公开资料回放1925-2025年100年间,在工会、工厂、工人身边发生和记录的科技历程,去重温创业历史,再现重大发明,展示工业成就,歌颂劳动伟大,讲述中国故事。

本期为第1期。


1.中国生产出第一块机制平板玻璃

1921年,周学熙主持了从比利时引进“弗克法”生产玻璃的专利和图纸,1922年3月17日动工兴建耀华玻璃厂,建有熔窑1座,引上机10架,煤气发生炉9具,成为亚洲第一家连续生产平板玻璃的企业。

1924年5月试生产,1925年生产出中国第一片机制平板玻璃,当年出货16万箱(每箱100平方英尺),产品以“阿弥陀佛”图像为商标,后改为“耀华”新商标。产品在国内非常畅销,并远销日本、美国、东南亚一带国家和地区。  

1930年至1935年,产品多次参加国内国货博览会,屡获好评。



2008年,耀华玻璃厂整体“退城进郊”,部分工业建筑被保留下来,成为“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

2.远东最大的上海杨树浦水厂

上海杨浦大桥浦西段西侧的杨树浦水厂,由英籍工程师赫德设计,上海耶松船厂等外商承包施工,主要设备及管道材料由英国制造,花费12万英镑。


1881年8月开工兴建,1883年8月1日建成投产,日供水能力达30-40万立方米,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水厂。时任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李鸿章开闸放水。1925年,水场使用的两台泵机重达40吨,铸铁供水管道网越建越密,最粗的管径已达1米,净水工艺从早期的沙滤发展到多级沉淀和活性炭过滤,技术和水质处理能力,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供水量占上海市自来水的一半以上,是“远东第一大水厂”。

2018年1月27日,杨树浦水厂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名单。

贴士:供水行业的第一个党支部

1925年10月,上海杨树浦水厂成立中共地下支部,成为供水行业的第一个党支部。当年5月30日,发生五卅惨案。中共中央于6月1日在上海举行反帝总同盟罢工。杨树浦水厂成立了工会并投入反帝爱国运动。期间,7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立了党支部。

3.中国生产出第一只保温瓶

上海协新国货玻璃厂创办人、留美回国的笪耀先聘请技师,于1925年9月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只2磅保温瓶。9月17日至28日,连续在《申报》刊登广告进行推售,介绍麒麟牌热水瓶胆“有法兰、金黄、银白三色,保温俱有42小时之久”的效果。当时的产品规格有2磅与2.5磅两种。

几年后,笪耀先被卡拉玛素公司召回美国,麒麟牌热水瓶在1930 年后便退出了市场。但中国的保温瓶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到1932年已有46家,为“抵制日货”发挥了重要作用。1934年,上海立兴热水瓶厂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只5磅把手式热水瓶,奠定了中国保温瓶的基本样式沿袭至今。

4.邓曰谟与中国第一台水力发电机

邓曰谟(中国杰出的机械工程和材料专家、电机专家、教育家)1920年先后在美国的钢铁厂和机电厂实习。1922年回国后,开始对大流量、低水头的叶式水轮机进行研究,设计和制造出四五个模型,先后在济南东门外趵突泉做试验。

1925年,他成功设计制造出我国第一台水力发电机。以后,他又有多项成果问世:与济南建设厅合作建成40kW小型水力发电站,成为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水力发电站;设计制造出中国第一台全能材料试验机;成功试制出我国第一台飞机发动机;主持设计制造天津芦台高里区水利灌溉工程用的大型水泵,成为我国自己设计制造的最大水泵;承担永定河三家店水利枢纽工程闸门启闭机的设计任务,设计制造的启闭机提升力大、安全性能好,对闸门能远距离控制。

5.上海长途电话系统开通

1925年12月14 日,北洋政府交通部在对上海至南京段电报线路进行大修时,在上海至无锡段电报线路上加挂了两队长途电话铜线,并在上海南市电话局设立长途台,首次实现跨城电话通讯。打破了传统通信依赖人工转接的局限,标志中国近代长途通信技术的起步。


图为上海南市电话局旧照

6.中国第一家电灯泡生产厂

1923年,胡西园集资32万元,盘进德商亚浦耳公司电器厂,建成“中国亚浦耳灯泡厂”,这是中国注册登记的第一家专业灯泡生产企业。

1925年公司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并将集资增资的10万银元,用于购置德国精密真空机等全套设备和开发新产品。当年,“五卅运动”爆发,亚浦耳公司大做广告宣传国货,使质优价廉的亚字牌国产电灯泡打破了洋灯泡垄断市场的局面。


历经百年,该厂现在是上海亚明照明有限公司,“亚”字牌也已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华老字号。北京奥运鸟巢中轴大道、天安门城楼、人民大会堂、上海展览中心、八达岭长城、世博会场馆、上海中心等,都有上海亚明的产品在熠熠生辉。

7.上海大隆机器厂纺织机量产

上海大隆机器厂由严裕棠于1902年创立。后在光复西路购地建厂,逐渐能生产成套纺织设备。

1925 年,该厂引进技术专家,设立了专门的技术研发机构,在铸冶、机械加工、量具制造、热处理等多项技术领域取得进展。1925年,严裕棠还做出一个大胆且极具战略眼光的决策,租下连年亏损的苏州苏纶纱厂,采用自己生产的纺机增设了苏纶二厂和一个织布厂,通过自制自销的模式,为大隆厂的纺织机器树立了良好口碑,并开始量产,减少了国内对进口织布机的依赖。成为上海近代机器工业的重要代表,对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隆机器厂

8.机炉炼焦投产成功

1914年,井陉矿务局在石家庄村东南开始建厂,聘德国化学博士高登伯氏做技术指导,进行炼焦试验。

1925年11月生产出清水焦炭并正式投产,厂名改为石家庄炼焦厂。该厂拥有20孔小型废热式炼焦炉,据《石门指南》记载,日产焦炭达百吨,成为中国最早的炼焦企业,也是全国唯一能出产副产品的焦化企业。产品主要供给汉阳铁厂、江南制造总局、汉阳兵工厂等企业,还远销日本、东南亚,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提供了能源和原材料支撑。

9.铁锅生产尺寸达64印

1925年山东滕县同丰锅厂生产出64印大铁锅。当年中国钢铁产量只有3.55万吨,家用铁锅一般都尺寸较小,铁锅制造技术少有重大突破。

据记载,同丰锅厂由清同治年间的铸金铁厂改名而来,第二代传承人张万诚,对铁锅尺寸和模具进行了改进,提高了技术进步。在传统度量方式中,1印约等于2.54 厘米,64 印就相当于直径1.6米左右。能制造这样大的铁锅,在当时算是技术突破。现在,同丰锅厂已演进成滕州市爱瑞派节能厨具有限公司,是中华老字号企业。

科技贴士:铁锅新纪录

2017年,大连顶金通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造出整体成型的“中国第一大锅”,容量达65吨左右。据介绍,该锅以食品级钢板为材料,采用一次性整体成型,解决了焊缝缺陷、应力集中等技术问题。在尺寸设计方面,融入大量民俗元素,如锅沿宽365毫米,代表一年365天;锅深1.2米代表一年12个月;内径9.9米代表长长久久等。目前,这口锅落户于旅顺口区蟠龙寺文化公园。

10.离心泵开始用于农业灌溉

1924年,震华制造电气机械总厂2台32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建成投产,成为江苏省装机容量最大的电厂之一,对周边地区的供电能力大幅提升,出现了用电动机拖动离心泵用于农田浇水的现象。

1925年,这种比人力水车、畜力水车、风力水车更具优势的取水灌溉方法,在常锡地区得到迅速推广,并成为新的农业灌溉技术被迅速推广。同时,各地对离心泵的需求也刺激了水泵生产,同期出现了上海大隆、新中、上海机器厂等一批生产水泵的新兴企业。

诚然,篇幅再长,也写不尽中华全国总工会100年来的波澜壮阔;画面再大,也画不完中国科技从落后到崛起的百年辉煌;期数再多,也装不下中国产业工人的时代风采和英雄群像。

仅此,献给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

献给第135个“五一”国际劳动节!

声  明

限于年代久远、史料局限,引述信息难免有误,敬请指教。

上一篇:中国科技发生了什么:1937年 下一篇:中国科技发生了什么:1926年